当前位置:优质老域名的建站历史生活把自己当成孩子的玩具,把自己变成玩具大王
把自己当成孩子的玩具,把自己变成玩具大王
2022-09-29

还记得小时候玩过的那些玩具吗?

铁皮发条青蛙、铁皮小汽车、铁皮机器人……无论你是60后70后,还是80后90后,小时候大都玩过几件铁皮玩具。

这些儿时回忆里最爱的玩具虽然早已难觅踪影,但不论是什么铁皮玩具,在“玩具大王”陈国泰的新书《中国小玩意》里几乎都能找到。

陈国泰(左)在新书分享会

玩了50年玩具,花了30年写书,“玩具大王”终于推出了他的梦想之书。

这也是第一本中国玩具发展史。近日他带着新书来到沪港三联书店,与读者分享他的收藏故事。

永远长不大的孩子

陈国泰1965年出生于中国香港。因为家庭条件优渥,陈国泰在时代动荡的大环境下,得以玩着小伙伴们羡慕的很少拥有的铁皮玩具机器人长大。

铁皮发条小青蛙、鸡啄米、小熊拍照、母鸡下蛋、照相汽车……这些童年的美好玩具,对他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时光仿佛遗忘了陈国泰。当他从小孩日渐变成腼腆少年时,并不像小伙伴们因为年龄渐长而不再喜欢玩具,而是用一种欣赏多于拥有的态度依然眷恋着玩具。他会在下课后抓紧时间到玩具店或家附近百货店的玩具部溜达,看一眼也觉得满足。

“我就是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款,纯粹因为看到新的玩具而喜悦。这个习惯我保持了很多年。”陈国泰说。

成年后,他依然对玩具痴迷,成了家人眼中“玩物丧志”的“败家子”。

30余年收集了一万多件老玩具

陈国泰正式开始收集铁皮玩具,是在1980年代移居新加坡之后。当时欧美掀起怀旧热潮,一股收藏老物和西洋漫画风迅速蔓延至亚洲及东南亚。

在这种氛围里,陈国泰也开始收藏。一开始他的收藏范围很广,玩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,老式汽水瓶、旧家具都是他收藏的对象。

“从买第一件老铁皮玩具开始,就突然有触电的感觉。”陈国泰形容,自己对铁皮玩具那种心动的感觉“令人发疯”。

他开始疯狂购买、收集古董铁皮玩具,“买了第一件就想买第二件,买了第二件就想买第三件。也不考虑价格,只要自己承担得起,就想买下来。”

这种“疯狂”当时也不被人理解。陈国泰的父亲就数次说他“玩物丧志”,朋友也不懂,为什么他已经二三十岁了,还喜欢这些“小孩子的玩意”。但陈国泰不为所动,仍然一件一件地往家里搬玩具。

陈国泰的业余时间就在大街小巷的垃圾箱翻捡老玩具。在看过日本收藏家北原照久的《Yesterday of Toys 》之后,古董店也成了他的淘宝地。

1991年在马来西亚的槟城,他在一家古董店挑选了近30款古董玩具,花了近5000新币(以当年汇率,约35000元人民币)。

1992年陈国泰曾举办过一次个人的古董玩具珍藏展。三天的展览,一共吸引了600人参观。入场费加上售卖周边产品一共收益2000多新币。

但三天的场租加上广告、印刷、摄影、展览设计、展柜租借等杂七杂八的投入,一共烧掉了2万多新币。父亲和朋友不理解地质问:“钱花完了。这就是你的梦想吗?接下来呢?”

1998年意外获得的一笔收入,让陈国泰有了启动资金。他将60万新币投入自己热爱的铁皮玩具事业。不到两年,只剩下9000件玩具积在仓库里。

从1980年代开始收藏老玩具开始,陈国泰坚持了30多年,收藏了一万多件玩具。

一位商业大佬说:“创业是从无知开始的。”陈国泰的玩具事业,可谓一步一坑,但他从未放弃,直至挖掘出深藏在地下的宝藏。

曾筹办世界第一家“上海玩具博物馆”

2005年他筹办世界第一家“上海玩具博物馆”。他找了四个朋友一起凑足了开馆的费用。一共五六十万人民币。但开张两周,博物馆就着了火,不得不停顿三个月整修后再开张。

博物馆在头两年通过各种努力勉强持平开销,第三年开始持续亏本。苦苦支撑到第五年后,陈国泰决定关掉这“世界上第一家上海玩具博物馆”。

后来他曾于中国福利会少年宫、上海群众艺术馆、上海儿童博物馆、香港新世纪广场等多地举办玩具收藏展。

他不但收集玩具,也制作玩具,创立了SAINT JOHN等铁皮玩具品牌,铁皮玩具设计作品曾获“2014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”“2016年台湾金点设计奖”“2019年风尚生活大奖入围奖”“2020年产品升线猴入选上海百年设计展”等设计奖项。

十几年前,朋友们开始戏称陈国泰为“玩具大王”,最后,“大王”成了他代号。他是名副其实的“玩具大王”。

写一本关于玩具的“梦想之书”

其实,早在开始收藏玩具后不久,陈国泰就燃起了雄心,希望写一本玩具书。

“我是从30年前开始有写一本中国玩具书的想法的。”陈国泰1990年代初第一次来到上海,来到上海康元玩具厂。

那个时候陈国泰才20多岁,已经开始收藏玩具,却是第一次知道中国内地也有生产这样好的铁皮玩具。

新书分享会

“我当时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想法,就和康元厂里的一个老人说,希望有一天,我能够写下一本关于中国近代玩具发展历史的书。”陈国泰说。

这个愿望很快被他付诸实践。但个人去写一本玩具史的书谈何容易。陈国泰2000年开始编写初版《中国小玩意》,写了4年就无法进行下去。手上的实物资料和史料不足,成了他最大的障碍。国内外多家出版社也并不看好这本书,父亲和朋友也一致认为他玩物丧志。

放弃还是继续,陈国泰不断在挣扎之间游走。最终,陈他选择放弃做一个“正常人”,在许多不被理解的声音中,默默地去完善他的研究和搜集工作。

陈国泰爬梳历史档案、访问原国营玩具厂老人及设计师,留下已不复存在的珍贵口述档案,从中整理出近代中国玩具工业的发展脉络。

研究过程是持续而漫长的。陈国泰回忆,他经常一段内容写到一半,因为材料不足只能暂时搁置。过上好几年,突然看到相关的材料可以补充,又把搁置已久的稿子捡回来继续写完。

终于,在2007年,初版《中国小玩意》在香港出版。这是一本完整、详尽、珍贵的中国近代玩具发展历史,通过大量个人玩具收藏、照片以及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,叙述从清末至民国初年乃至新中国成立后,直到1980年代初的中国玩具故事。

2021年,简体中文版《中国小玩意》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。

《中国小玩意》讲述的是从清末开始,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整个中国玩具历史。书中大概有1600张图片,这些图大多数都来自于陈国泰先生的收藏。

该书编辑职烨透露,自2018年签下版权,耗时3年多反复设计版式,修改图片,增加内容,比香港版整整增加了三分之一的内容。

陈国泰说,“对于大部分的读者来说,这本书是一本玩具书;对卖老玩具的商人,它是一本工具书,可以让读者了解玩具的历史;对做设计的朋友,它是一本了解过去的玩具设计的书;但是对于我来说,它是一本梦想书。”

用30多年时间,陈国泰在一个人人都认为是“玩物丧志”的行当里埋头钻研,成了行业里的专家。

在《中国小玩意》的序言里,陈国泰写道,“此刻我想说的是,不管你的想法或梦想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有多么的毫无意义,我都希望读者朋友们可以按照你们的初心去一步一步实现它。”

来源:周到